心理健康中心

 Mental Health Center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询服务 >> 团体心理辅导 >> 正文


团体辅导手册

时间: 2018年06月01日 20:43    来源:     作者: 吴辉    编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点击:


一、团体辅导的定义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二、定义解析

从定义上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团体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心理辅导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个别辅导,另一种就是团体辅导。第二,它是通过“团体”的方式去辅导他人。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是相辅相成的两种辅导形式,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个体成长、发展与适应。但是,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是有区别的,两者各有其特征及有效范围。团体辅导的部分效能是个别辅导无法达到的。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

三、团体辅导的优势

1.发展与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性学习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团体辅导较之个别辅导能更有效地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在团体中,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一系列互动,参与者可以观察、体验人际关系如何形成,人际沟通如何进行以及各种微妙的人际反应,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增进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增强归属感

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当团体凝聚力形成并增强时,会让团体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成员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要保持和团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会以团体为荣,爱护和保护团体的形象及荣誉,并且以同舟共济的精神去应付外界。这种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经验。

3.体验互助与互利

在团体活动中,成员一直在彼此帮助,互相支持,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分担相互之间的困难。每一个成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别人很重要。对任何人来说,被需要的感觉是很重要的,这种体验使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欣喜感和满足感,进而增强自信心。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成长之源。来自于团体中的互助互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成员不仅可以在团体中充分感受,而且还会扩展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中,使他们主动承担责任和助人的行为继续下去。

4.发展良好适应行为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也是社会的真实反映。在团体中,成员彼此提供行为示范,他们可以通过团体经验进行仿效性学习。在个别辅导中,来访者可仿效的只是咨询员一个人,在团体辅导中除了辅导者外,还可以有其他成员的行为可以模仿和参考。团体辅导能够给成员提供接受反馈的机会,团体中他人的建议、反应和观点往往是很有价值的。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成员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团体的反馈比之个别情境的反馈更有冲击力,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发展适应行为。

5.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的交流

在团体辅导中,信息和资料的提供是辅导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辅导者之外,成员之间也常常传递资料,如就业信息,社会资源等。团体成员各自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验,对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解。这种不同视角、不同立场的多元信息,无疑为团体成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开启了他们的思路,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6.“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在团体中成员通过经验与感受的分享,产生“和别人一样”的体验。当个人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往往会把自己的问题看得很独特,于是会感到恐惧、无助和失望。在团体中他们发现别人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他们不再会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可怜的人,孤单感减少,同伴感增加,他们也因此矫正了个人错误的看法和假设。由此,他们不仅会降低自卫心理,而且还会彼此认同与关注。大学生处于充满新任务、新挑战的成长期,孤单感尤其严重。在这一阶段,在许多矛盾冲突和自我怀疑的挣扎中,他们往往以为自己的问题很特别而感到孤单和彷徨。通过团体辅导,他们会有很多机会在分享过程中经历伙伴感和获得认同,这对他们战胜成长期的困扰,具有很大的帮助。

7.探索与自我成长

团体辅导为参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氛围,使个体处于一个比较安全与温暖的情境中,因此很适合培养成员积极面对生涯的态度,积极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使自己更为成熟地接受挑战。

四、团体辅导的准备

1、团体辅导目标的设定

对于团体的终极目标及每一次团体的目标,辅导者应事先设定并确切了解与掌握。

2、成员背景资料的了解

包括其姓名、年龄、人格类型、智能、家庭状况、在校表现、老师评语、过去纪录、是否志愿参加团体等。了解成员背景资料,有助于活动的设计与过程的掌握,但应避免对其产生先入为主的成见。如果学校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则可查阅档案得知。

3、团体的人数

小团体的组织以8——12人为宜,人数太多,情境不易控制,辅导成效因而容易降低。

4、聚会的时间

由于有些成员不易集中其注意力,且耐力较差,所以每次辅导时间不宜过长,应以一节课至六十分钟为度。

5、聚会的场所

以一般团体辅导室为宜,应避免易使成员分心的场所。此外,尚须注意环境的安全性。有些成员容易冲动,室内装潢色调以中间色或偏冷色为宜。

6、协同辅导员的设置

最好能有一位协同辅导者,来辅助团体气氛的塑造、活动的催化、及冲突事件之处理。必要时,甚至可增加一名观察员,在旁观察整个活动的进行,并协助处理突发状况。团体辅导者间必须要有良好的默契,对于整个团体过程的带领与团体成员的了解,应具有基本的共识。

7、团体活动的设计

活动的设计宜浅显易懂、活泼有趣,以吸引成员的参与、引发成员的互动与成长。此外,由于团体过程中,常有偶发状况,阻碍原设计活动之进行,或者,在了解成员互动状况后,常需要调整原设计的活动,所以,事先宜设计一些备用活动,以备不时之需。

8、相关理论的阅读

辅导者除了多研究有关团体的文献外,应多阅读有关考试焦虑、人际交往障碍、外向性问题行为或违规犯过行为学生的报告,以深入了解其心态、问题行为的成因,以及相应措施与辅导的重点,以求能在整个团体辅导过程中,掌握全局,并能照顾到个别差异。

9、先行接触

若能在团体辅导开始之前,个别与成员面对面地接触,尝试建立初步的良好关系,并协助成员了解团体的状况,将有助于团体的发展。

五、团体辅导的过程

台湾学者黄惠惠认为,团体是由人组成的有机体,团体的发展是团体生命的成长历程。团体发展过程大致经有定向阶段、冲突阶段、整和阶段、成效阶段和巩固阶段。

1、定向阶段

处于此阶段的成员对团体不了解,彼此之间不太熟悉,往往存在焦虑担心、气氛沉默、防卫心理和对辅导员的依赖等反应,因而工作的重点是协助成员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主要任务有:

(1)协助成员彼此认识。通过相互自我介绍,谈论一些轻松的有趣的话题,活跃气氛,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2)澄清团体辅导目标。

(3)创造安全信任的气氛。这有利于成员降低防卫,敢于作较深层的自我探索。

(4)建立团体规范。团体规范是引导团体成员的行动准则,是保障成员权益和团体运作的重要依据。它不仅规定个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舆论导向的作用。

(5)让成员了解团体是大家的,促使成员产生归属感、责任感和依存感。

2、冲突阶段

随着团体辅导的进展以及为了达到团体辅导的目标,团体成员就需要将内心的真实自我展示出来,这将会引起自我内心的冲突,也促使成员之间真正意义的互动,形成各种真实自我的冲击,从而表现出焦虑与挣扎、抗拒与防卫和挑战领导者等特征。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坏事,面对冲突辅导员应妥善处理,往往能促进团体的凝聚,形成团体发展的动力。辅导员在被挑战时,不要回避和防御,而要直接诚实地面对,先检查自己是否有被挑战的事实,把自己被成员挑战的感受与成员分享,同时请成员检查他的挑战是否确实,并坦然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有利于团体成员与辅导员之间、成员之间的坦诚沟通。因而此阶段的任务是:

(1)理解接纳成员的负向情绪,使团体成员在理解支持和接纳的氛围中,不受指责和批评,进而也学习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鼓励成员认识自己的焦虑与矛盾,并协助他们表达出来。帮助成员学习表达内心感受,能促进成员的自我开放,提高团体互动质量。

(3)帮助成员将防御性行为转化为建设性行为。

3、凝聚整合阶段

团体经过冲突之后,出现了凝聚现象。团体成员的真实自我的袒露,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密切了关系,尖锐真实的意见受到鼓励和欢迎,从而感到团体是安全、信任和可靠的,也使成员有了团体归属感,对团体的成员、领导者和目标有了认同感。这一阶段的任务是:

(1)协助成员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辅导员可以籍此机会帮助成员了解自身问题的成因,作为自我突破和发展的基础。

(2)鼓励成员相互关心和帮助,促使成员有勇气继续展开,并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4、成效阶段

关键是将团体的凝集,通过成员的行为,转化为团体进展的效能。成员不再那么依赖辅导员,自己也学会了一定的团体技术,能主动关心别人,挑战自己,相互反馈,相互帮助,相互依存。

5、巩固结束阶段

团体发展到这一阶段,成员之间建立了友谊,大家依依惜别;但有的成员不免对回到原来的世界担心能否适应;还会出现成员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有所转移,结果造成团体互动频率降低,影响力减弱的松散现象。此阶段的任务是:

(1)处理好成员离别的情绪。预先告知团体结束时期,让成员早作心理准备,鼓励大家将担心、伤感、失落的情绪表达出来。

(2)协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反馈与祝福。反馈应更加全面、具体、明确,可供他人参考,团体结束时,彼此道别珍重。

(4)提醒保密,继续尊重他人,维护成员的权益。

(5)提供进一步学习或服务的信息资源。

(6)评估团体效能。辅导员要检查团体辅导的目标是否达到,动力状况如何,有何事件发生,如何处理,以调整团体计划,整个活动结束时更要对整个效能作出评估。

团体经过凝聚阶段后,成员感受到真正的安全感,对团体充满信心和希望,不但敢于更深入地探索自我,表达更真实的想法,更希望尝试行为改变和解决问题,通过认知重建,追求个人和团体目标的达到。因而此阶段的任务是:

(1)辅导员要以身示范,引导成员塑造被期待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自我表露的程度,面质的态度和接受反馈等。

(2)协助成员从团体经验中认知重建。

(3)协助成员把领悟化为行为。

六、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设计

(一)方案设计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方案名称:名称应清楚明确,使人一目了然,能够了解团体的性质、目标。

2、活动地点:要表示清楚。

3、活动时间:应有起迄日期,说明团体的常态性(每周一次)或密集性(一整天以上)。

4、参加对象与人数:应说明对象的参加条件。

5、活动方式与设计动机:要简要叙述活动的理论依据。

6、设计目标:包括陈述团体的总目标、次目标、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

7、活动资源:包括陈述活动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8、活动内容:应简洁明了。

9、时间配置:针对内容作出时间安排,应具体化。

10、方案评估:说明分析鉴定的方法。

(二)方案设计的步骤

1、确定对象:即确定哪些人适合参加本次团体活动的主要对象。

2、我到底要做什么?即目标的制定。针对这写对象,了解和评估他们的需要,再确定团体活动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3、我要如何做?即进行方式和活动的设计。设计和创造团体经验以引发成员参与分享。

4、思考配合团体进行时所需要的场地、设备与材料。

5、将设计好的活动在同时之间或先行组成一个试验性小团体试用一次,并讨论思考和修正。

6、准备每一活动进行的大纲以及必须的材料。

7、准备一些备用活动,根据团体活动的进展有弹性的调整原先的设计。

8、团体活动结束时,应用问卷或其他方式方法来了解大家对团体的反馈,以评估活动是否达到团体的目标。

9、团体的反馈、自己的检讨以及所记录的资料都应加以保存,以供下一次改进的参考。

(三)方案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设计团体活动的目标和方式要考虑成员的熟悉度、个性、互动习惯等因素。

2、设计成员的座位应考虑团体活动的大小。如小团体的活动,成员座位安排可以是钻石形、圆形、八边形和枫叶形;大团体活动,成员座位安排可以是扇形、小半圆形、圆形剧场和大半圆形。

3、 设计时要注意人性哲学,包括团体成员的素质、价值观和文化观念等。

4、 设计时领导者要了解自己的特质、能力、偏好和带领风格。

5、 方案内各项活动的设计应具有一致性,前后连贯。

6、活动选择应考虑成员的年龄,成熟度、需求、团体发目的与预期的结果;应让所有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活动应是领导者的能力范围和曾有的经验,还要考虑场地的适合性。

7、方案设计要考虑成员的特性,如性别、年龄、表达能力、职业背景等因素。如小学儿童团体, 可设计多一些动态性活动,中学或成年人团体克设计多些静态性活动;同性团体可设计肢体性活动,两性团体可设计分享性活动等。

8、方案设计要有弹性,还应考虑安全性。

七、团体辅导的影响因子

1、重塑希望

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单个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固执、执念(钻牛角尖的现象)之所以频繁发生,是因为个体被局限在的自己内部的某个局部:局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局限于过去己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的事件;局限于当下的一段短暂的时间;局限于自己所拥有的有限力量、改变的微茫可能性及尝试失败带来的无力感。

一个人深深的拘泥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的而且既成事实的事件,渴望改变与突破,却因短时间内的尝试失败,而产生无力感。无力感的累加最终导致了一个极端的信念:自己将永远沉溺于痛苦的深渊,绝望随之产生。相反,团体就比个人有力得多。总有那么一群人拥有着相同或类似的遭遇,也总有那么一群人曾经克服了、修通了、或者至少减缓了自己的痛苦:目睹其他成员的好转对来访者有所启示;知道其他成员曾解决了类似的问题;目睹其他成员解决了类似的问题;目睹其他成员的改善,对来访者有所鼓励;知道困体帮助过有类似问题的人,对来访者有所鼓励。

2、普遍性

人们在感觉自己怪异时,尤其渴望找到同类(早些年的同性恋群体就有过类似的经历);人们在无助时,尤其需要同伴的支持和鼓励;而对于现在社会的许多人来说,或许避免孤独和脱离痛苦是同一个议题(人与人之间直接而紧密的接触和联结,己经很大程度上,被互联网时代发达的通讯所阻断了)。许多来访者刚刚加入团体时十分担心、,他们认为自己有着某种恐怖的或者不能被其他人接受的问题、想法、冲动和幻想。其实这也其来有自,大多数的来访者往往受到严重的生活压力的影响,而他们的人际困难又火上浇油,阻碍了他们与人深层的交往,无法形成深入的亲密关系,所无法使自己与别人建立起信任,并最终被别人接纳。团体是一个解决孤独议题的好地方,在团体里,来访者可能会了解到:了解自己并非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有一种同舟共济感;了解自己的情况并不比别人糟;了解别人也有和自己同样"坏"的想法和感觉;了解别人也有和自己同样不愉快或糟糕的父母及经历;了解自己和别人并非大不相同欢迎来到人类世界"感。

3、传达信息

团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传递知识信息,提供专业指导的场所:治疗师建议或忠告我去做某事;团体成员建议或忠告我去做某事;团体成员告诉我怎么做;团体有人对人生问题给我确切的建议;团体成员劝告我不同的行为方式应对某个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4、利他主义

团体治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让成员们有机会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它还鼓励成员的多样性身份,要求成员在帮助者和受助者的身份之间灵活切换而团体中常见的场景就是治疗师不断邀请来访者去帮助另一个来访者,"来访者能干的活儿.一定让来访者去干":帮助别人令我更加尊重自己;将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忘记自己而考虑帮助别人;将自我的某方面与别人分享;帮助别人,且在其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5、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

人从自己的原生家庭(旧环境)中习得了一种反应模式,并用这种模式来适应其人生早期的生活环境。人的痛苦往往来源于泛化:将一个本来有限定范围的反应模式泛化到其他方方面面、其他所有人;也会使用该种反应模式去应对新的环境。可惜的是,适用于旧环境的模式未必也适用于新的环境、新的人和事。于是许多冲突、矛盾和负面的情感和体验就出现了。团体的一部分作用就是为人提供一种特殊的环境,在运种环境之中,来访者旧的反应模式被呈现出来(原生家庭模式的重现)。然而,在团体治疗师的带领下,来访者获得的反馈同原生家庭里得到的却大不相同。若父母是否定来访者的,那么团体就是肯定来访者的;若父母是拒绝来访者的,那么团体就是接纳来访者的等等……来访者的感受也将与在原生家庭里时大不相同。来访者将获得更多的信心、更多的自由、也会被更多的鼓励去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若之前是退缩、不敢主动争取的,那么新的尝试就是试着大胆表达自己的需要;若之前是迎合的、无法拒绝别人的,那么新的尝试就是试着拒绝别人一些健康的、良性的模式将出现,它们被团体接纳,来访者获得积极的情感感受,于是巩固并进一步发展新的模式,自我成长进入良性循环,当这个循环达到自主而有效的程度时,治疗就基本成功了。

6、发展社交技巧

团体是练习社交技巧的实验室。

7、行为模仿

观察到自己感觉无能为力的难题,被其他成员克服;观察到与自己拥有同样议题的成员获得长足的进步;观察到与自己一样举步维艰的成员,努力地迈出了第一步!这些示范与榜样无疑将对来访者造成巨火的鼓舞,促使他也努为地改变。带领者与那些适应良好的团体成员,也可在来访者不知所措的时候,通过示范如何做,使来访者模仿,而获得良好的行为。

8、人际学习

人们的意图往往和他们实际对别人的影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个有着强烈地对于被拋弃的担忧的来访者,他在与某些重要他人交往时,却往往是让人无法忍受,想要避而远之的:一个渴望同别人建立起亲密关系的人,他在与某些重要他人交往时,却往往是攻击的、排斥的。很可借的是,并没有多少人能够领悟并意识到自己的送种状态。当有人为自己强烈的孤独感而悲叹的时候,团体治疗可以充分地让他意识到他自己是如何助长了自己的孤立和孤独。而面对问题是改善的第一步:团体让我知道我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了解我是如何与人相遇的;其他成员诚实地告诉我,他们对我的看法;团体成员指出我一些恼人的习惯或举止;了解到有时我腾着想法不说会使人困惑。

9、凝聚力

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变化的、也是不同的,凝聚力并未一劳永逸,而是在团体的进程中会有很大的波动毕竟没有人会在感到不安全、不被喜欢、或者不会被接纳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自我探索。有许多团体成员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并不是团体凝聚力的被动受益者,他们也为凝聚力的累积做出了贡献。在通常的情况下,来访者身上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治疗性改变的原因,正在于成员不愿让团体消失。

10、情绪宣泄

在一般的社交模式下,人们往往遵守着潜在的规则.即不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批评。因为批评对于双方的关系来说,很可能是一种伤害。然而,在团体中不满的释放(而非压抑)则很可能被当做积极的工作点进行工作。另外,对别人表达积极的情感,其实也成为许多来访者无法克服的困难。一些来访者可能认为,主动示好将导致不好的结果,如被拒绝、被利用、被控制、受伤害等。无论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情感的表达,都代表着来访者的某种改变和成长。当他们鼓起勇气尝试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了,那么他们就很可能会获得矫正性情感体验,从而获益。

11存在主义因子

存在主义治疗因子试图让人们去面对那些客观的、存在着的东西,包括: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了解到生命有时候是不公平的:了解到生命中有些痛苦和死亡终巧是无法逃避的;了解到无论我和别人多亲近,我仍须独自面对人生;面对生死,我更能诚实地生巧而不被细枝末节的小事羁泮;认识到无论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指导和支持,我终究必须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