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中心

 Mental Health Center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动态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心理百科 >> 正文


“打开心灵的窗”——如何认识自我

时间: 2023年09月09日 19:57    来源:     作者: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编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点击:


一、周哈里窗理论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理论由心理学家 Joseph Luft 和 Hary Ingha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并将自我分为了四个部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二、四个方面的“我”

(1)开放我

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如性别、外貌、身高、婚否、职业、能力、兴趣爱好、特长、成就等。

(2)盲目我

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的部分,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一个人无意识的动作、无意识的表情和语言等,自己觉察不到,但别人觉察到了。

(3)隐藏我

秘密的我属于逃避或隐藏的部分,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私、个人秘密,留在心底,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几乎每个人都有秘密的我。

(4)未知我

未知的我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发现。通常是指一些潜在能力或特征,也包含潜意识层面——隐藏在海水下面的冰山,力量巨大却又容易被忽视。对未知自我的探索和开发,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三、如何认识自我

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更加客观和全面。

1、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与他人比较,标准如何

人际交往是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对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我们可以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我们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1)跟别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还是行为后的结果?如,大学生来大学学习,如果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别人开始就置自己于次等地位,自然影响心态和情结,而大学毕业后看行动后的成绩才有意义。

(2)跟人比较是看相对标准还是绝对标准?是可变的标准还是不可变的标准?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其实他们关注的可能是身材、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没有实际比较的意义。

(3)比较的对象是什么人?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还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或极不如自己的人?所以,确立一个合理的参照体系,明确一个合理的立足点,对于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成败经验

(1)通过自己的成就经验了解自己

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2)通过自己的失败经历认识自我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促使我们成功,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从而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

(3)通过自己的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

对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人来说,失败的经验更使其失败。他们往往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且挫败后形成怕败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甚至失去许多良机;而对有些自我狂大的人而言,成功反而可能成为失败之源。他们可能获得成功便骄傲自大,以后做事便自不量力,往往遭遇失败的多,或成长过于顺利,又有家世、关系,而一旦失去“保护源”,便一蹶不振,不能支撑起独立的自我。因此一个能够从自己的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的人,由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细加分析和甄别,那么,他才有成功的希望。

3、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自己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理想我)

要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自己眼中的我

个人实际观察到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2)别人眼中的我

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映而觉知的我。不同关系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不同,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统觉。

(3)自己心中的我

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即理想我。我们可以从实际的我、自觉别人眼中的我、自觉别人心中的我等多个我来全面认识自己。


参考资料:

[1] 王祥君. 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发展[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9.

[2] 搜狗百科